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法院新闻

【争创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】熊口法庭:擎画虾池塘畔的美丽“枫”景

来源: 政治部(研究室) 时间: 2024-07-12 15:28 点击量: 317

3月19日,湖北省法院召开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工作推进会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决策部署与工作要求,为着力打造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,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,致力于将法庭服务与基层治理相结合,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诉讼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、化解在基层,潜江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辟“争创‘枫桥式人民法庭’”专栏,持续报道各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的务实做法、典型案例。


世事纷扰,人间沧桑,人民法庭也不例外,有人走,有人回,兜兜转转,唯一不变的是对法治的坚守和信仰。

走进潜江市熊口镇,花上一日,便能见证乡村振兴带来的累累硕果。这里流水潺潺,虾肥鱼美稻飘香,有带领村民致富的万亩虾稻共作基地,更有人民法庭创新服务乡村治理,勾勒出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人和的风景画。

熊口法庭驻扎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中心,有着宁静悠然田园乡情的熊口镇,这里河流纵横交错,湖泊星罗棋布。


01走进虾之乡,农家院里照样敲法槌

“小龙虾”是潜江的一张名片,熊口镇作为“虾稻共作”种养模式的发源地,小龙虾产业一直比较发达,然而,有人的地方就有“江湖”,涉小龙虾纠纷逐年增多。

熊口法庭接手纠纷后,考虑到涉农纠纷较多,衍生关系复杂,矛盾较为尖锐。2022年,熊口法庭便围绕辖区小龙虾特色产业,在小龙虾重点养殖、交易区域设立小龙虾巡回法庭、小龙虾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,全力护航小龙虾产业发展。

640.webp (2).png

老新镇秀河村的“小龙虾共享法庭”是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便捷驿站,是群众身边的“最小法治单元”,也是打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有力举措。

张某从事小龙虾养殖需要资金周转,便向A公司借款40万元。案件承办过程中,双方当事人均同意以调解方式解决问题,但张某却为开庭犯了难,原来是他因农忙,难以抽空到法庭参加调解。

640 (1).webp (1).png

“巡回法庭可以将庭审、调解现场搬到老百姓身边,方便当事人诉讼。”承办法官向张某耐心介绍后,张某告知法官当日中午就可以抽出时间配合庭审工作。说走就走,承办法官立即组织A公司代理人前往秀河村开庭。

“谢谢你们给我解决了烦心事,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们了。”虾田边,虾农老李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。

老李承包了122亩虾田,可虾田里的青苔让老李颇为头疼,由于虾田面积较大,人工清理很是费劲,其邻居徐某见状,推荐老李使用其售卖的A公司生产的除藻剂,老李便在徐某处购买了22包除藻剂。使用月余,青苔死亡殆尽,老李便购买了4210斤虾苗投放虾田,但却发现虾田出现水草大量死草现象,采用栽草、换水、投放饲料等方法补救后,死草现象并未得到改善,最终造成养殖损失。

承办法官收到案件材料后,第一时间与A公司及徐某取得了联系,对于老李的诉请,二者均认为与自己没有因果关系,不愿意赔偿,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。

为找到关键突破口,快速化解纠纷,承办法官多次与鉴定部门联系,了解鉴定流程及相关问题,从技术人员口中得出老李的损失可能并非A公司除藻剂的单方面原因。得到肯定答案的承办法官心中顿时有了调解思路,于是专门找到双方,以“劝、谈、说、教”的调解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、相互体谅,最大程度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,双方态度终于有所松动,愿意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纠纷。

640.webp (3).png

桌椅一抬、台签一摆、一块“潜江市人民法院小龙虾巡回法庭”的横幅一拉,在庄严的国徽下,一个简单的法庭就搬进了老李家的虾池旁。

承办法官组织当事人实地查看现场后,与双方“面对面”交流释法,最终促成和解。

“你们这种开庭的形式很好,既是开庭又是普法,也解决了老百姓的烦心事,我能拍照发个朋友圈吗?”调解员老孙说。

以民为本,以和为贵,以情动人,以法服人。2023年以来,熊口法庭坚持挑选具有普法意义的典型案例巡回办案30余件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案例、学法律,达到“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良好效果。


02“法庭+N”多元解纷 焕发基层治理“枫”采

近年来,熊口法庭坚持能动司法,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积极延伸司法职能,构建“法庭+”基层解纷治理模式,以法为墨,绘就新时代人民法庭新“枫”景。

“老王、老毛,你们都别激动,坐下来好好谈谈。乡里乡亲的,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……”老新镇派出所会议室里,熊口法庭庭长王月耐心地劝解着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的当事人。

640.webp (4).png

村民王某甲与王某乙因小龙虾养殖发生争吵,毛某上前劝架,两人争吵过程中导致毛某倒地受伤,后毛某因伤住院8天。毛某便将两人起诉至熊口法庭。由于毛某在受伤后报过警,承办法官认为派出所民警对案情更为了解,有助于化解当事人矛盾,便决定将庭审地点放在老新镇派出所。作为老新镇“1+3+N”纠纷联动联调机制的驻点法官,王月联合辖区派出所第一时间启动联动调处机制,共同介入到这场诉前调解。经过反复地释法析理,双方最终达成和解,二被告最终同意向原告毛某赔偿损失,矛盾得以化解。

“1+3+N”联动联调机制建立后,法庭团队定点进驻,通过线上咨询+调解指导+司法确认,线下定期驻点业务指导、现场答疑,同时汇聚调解合力,做好诉讼前端调解,让当事人胜败皆服,实现组织共建、信息共享、纠纷共调,诉源治理从“有”向“优”发展,构建起多元解纷格局。

与此同时,熊口法庭还以综治网格平台为载体,依托熊口镇综治网中心、“潜平安”APP、“码上行”APP等,将“驻站法官+调解员+网格员”模式嵌入村组网格,实现法庭工作进村、进社区、进网格,镇、村、法庭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,实现矛盾“一键式受理、一键式处置”,深度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,让人民群众在“家门口”享受到便捷司法服务。


03有疙瘩找“乡贤”  助力乡村善治

“杨主任,您能帮忙联系下这个被告吗?电话设置了,我们联系不上他。”熊口镇马场村的杨焕波接到了熊口法庭的电话后,马上忙碌了起来,“这户家里有人,我马上帮你们联系。”杨焕波既是马场村的治调主任,同时也是一名金牌调解员。

640.webp (5).png

熊口法庭秉持“和为贵”的思想,邀请模范调解员、人大代表调解员等乡贤开展调解,为提高调解的专业水平,法庭已指导调解纠纷60件,对乡镇党政机关、村两委干部、网格员等开展培训25次,参训人员100余人次,有效提高基层调解人员、调解组织纠纷调处能力。凭借乡贤“能人荟萃、公平正义、说话管用、群众信赖”的优势,调解员们在工作开展中特别注重融入崇德向善、谦让和谐的传统理念,有效提升了德治教化功效。

640.webp (6).png

“乡贤+调解”拓宽了矛盾化解的路子,村民们一些“罗怂事”在这里敞开说一说、议一议,基本都能得到较好解决。特别是在解决婚姻家庭、邻里纠纷案件中,化解成效颇佳,2023年以来,熊口法庭共同参与马场村矛盾纠纷诉前调解30余起,实现矛盾纠纷“零”上交,2024年上半年,马场村婚姻家事纠纷涉诉案件实现零转变。


04情系乡土  法润虾乡

熊口法庭辖区不仅风景如画,还有忠义爱国的传统文化。在历史发展中,熊口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,传承不绝,“潜水华容道”的古历史,为推进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。

“嬢嬢们,高额彩礼的害处了解一哈……”长廊下、院墙边、话家常。村民文化广场上,村民们早早分坐在长廊两侧,法庭干警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,与村民们道起了家长里短,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。


熊口法庭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,积极拓展司法服务职能,根据辖区案件特点以及风俗文化特征,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问需,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作,利用农闲时刻,通过法治情景剧、塆台夜话、以案释法、巡回审判等方式,不断提高群众“见法率”,提升群众法治意识。

下一步,潜江法院熊口法庭将继续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,前移司法服务触角,力争将矛盾调处在初始、化解在萌芽、吸附在基层,让无讼和睦的法治风尚蔚然成“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