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3月19日,湖北省法院召开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工作推进会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决策部署与工作要求,为着力打造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,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,致力于将法庭服务与基层治理相结合,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诉讼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、化解在基层,潜江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辟“争创‘枫桥式人民法庭’”专栏,持续报道各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的务实做法、典型案例。
近年来,潜江法院熊口法庭始终坚持公正司法、司法为民工作理念,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主动融入基层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,助力村(社区)探索和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,把问题解决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,以实际行动打造无“讼”村居,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熊口镇马场村是熊口法庭打造无“讼”村居的一个缩影,2023年,马场村被评为全省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创新试点村。
马场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,也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多、在家务农群众年龄大的外出务工型村庄,加之小龙虾养殖业发展和乡村特色旅游兴起。每月、每周甚至每天都有“鸡毛蒜皮、张家长李家短”的邻里纠纷,以及小龙虾交易、买卖等纠纷。熊口法庭在了解情况后,主动与熊口镇党委、马场村村委联系,共同打造以依靠群众,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“枫桥经验”新模式。
1+3+N联调机制,构建基层治理大网格
按照“综治中心+网格化+信息化”的工作模式,以综治网格平台为载体,依托熊口镇综治网中心、“潜平安”APP、“码上行”APP等,实行统一管理体系、统一信息化建设、统一数据采集,构建大数据平台,构建镇、村信息采集、审核、处置、上报和反馈机制,实现镇、村平台能够全面掌握辖区内安全风险评估、矛盾纠纷调处、信访问题反映等内容,搭建“1+3+N”即“综治中心+法庭、派出所、司法所+村(居)委会”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,形成社会基层治理的大网格,实现镇、村、法庭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,实现矛盾“一键式受理、一键式处置”。
2023年底,曹某与常某因房屋前菜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,造成曹某轻微伤,花费医疗费748元。村委会干部组织双方调解无果后,将情况上报综治中心,熊口法庭法官联合派出所立即上门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交谈,最终在村干部的配合下成功化解此次矛盾纠纷。
“积分+”模式,激发诉源治理内驱力
近年来,马场村创新村民自治管理模式,通过“积分+治安中心户+人居环境整治+矛盾纠纷调解”方式,建设社会治理积分超市,充分调动了村民参加村级事务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
建成马场村连心茶厅,为村民解决烦心事、堵心事提供了场所。村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纠纷能及时上报,及时化解,形成了“有矛盾、找村里、连心厅、坐一坐、聊一聊、解疙瘩”的善治局面。
2023年以来,熊口法庭共同参与马场村矛盾纠纷诉前调解30余起,实现矛盾纠纷“零”上交,2024年上半年,马场村婚姻家事纠纷涉诉案件实现零转变。在“积分+”模式下,曾经村里出了名的“扯皮户”杨某,转变成马场村一名“平安促进会”的调解员,积极参与纠纷化解,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金牌“和事佬”。
订单式普法,共育法律明白人
马场村以治安中心户长等为主的“四长九员”情报力量体系,从每十户中选定一户有组织协调能力、在群众中威信较高、且热心为邻里服务的家庭为治安中心户长,采取村级积分制管理+镇绩效评价奖励的方式,调动治安中心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。根据“户长”和群众的普法需求,结合基层矛盾纠纷的特点,熊口法庭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普法,重点讲解调解邻里纠纷的法律知识,提高“户长”的调解技能,培育法律上的明白人。
下一步,潜江法院将以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工作为契机,延伸审判工作举措,持续打造基层社会治理“马场村无讼村居”样板,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高质效化解,在诉前化解,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起到示范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