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信中稚嫩的笔触和感谢的话语,李法官早已热泪盈眶,承办此案的过程一幕幕开始在脑海中浮现……
来信的孩子小泽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,是一名留守儿童,他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,小泽一直跟随奶奶生活。一年前,小泽的母亲廖某来到法院起诉,要求与小泽的父亲陈某离婚。诉讼过程中,双方均表示没有能力抚养小泽,法院从维护小泽的合法权益角度出发,判决不准予二人离婚。
2024年6月,廖某第三次起诉与陈某离婚,但是双方仍然坚持不愿意抚养小泽,且两家矛盾冲突太大,难以调和,判决离婚并不难,法官担忧的是判决离婚后,小泽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。为了实质化解矛盾,同时让小泽的日后生活得到保障,合议庭成员多次上门做双方思想工作,并在开庭前邀请检察院、妇联、当地派出所、村委会,一起参与矛盾的化解。
最终,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陈某一家和廖某一家达成一致调解意见,小泽由陈某抚养,廖某一次支付此前的抚养费5.3万元,并从8月份起按年支付小泽的抚养费,大病医疗费用由双方均摊。
案子虽然调解好了,可是法官心里还是牵挂着小泽,小泽本来就是留守儿童,现在父母离婚了,父母会不会把小泽交给奶奶后就完全不管了?
为了减少家庭变动对小泽的不利影响,合议庭成员当面向廖某和陈某送达了《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》,并提醒和督促他们履行监护职责,加强对小泽的关心和教育,并特地叮嘱陈某多回家看看孩子,不能把责任全部丢给年迈的母亲。
今年暑假,合议庭成员还多次上门进行诉后回访,了解小泽的学习生活情况,给他带去学习用具,承办法官还当场给他辅导数学作业,鼓励小泽好好学习。
纸短情深,李法官说,她打开这封信时,心里特别的感动,虽然只是一封简短的书信,只有几行朴实的话语,还有略显稚嫩的字迹,但是这一笔一划都充满了感恩之心,一字一句都饱含着真情实感。小泽爸爸的改变,说明法院的努力没有白费,法院的工作有了成效,小泽学习的进步,更是让人欣慰。
近年来,潜江法院始终把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摆在首位,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,通过多元联调,有温度、有热度地推动家事纠纷的实质化解,落实能动司法,延伸审判职能,建立健全诉后跟踪回访制度,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